【论文摘要】大学的理想是培养有德行的人才,对于知识的追求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而社会现实则更强调追求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的知识,培养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事实上,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在社会现实越来越偏离大学理想的时候,清晰地认识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帮助大学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与大学理想的统一来校正自身的问题,使大学理想和社会现实可以更和谐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大学理想;社会现实;对立统一
一、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的理想
纽曼(JohnHenryNeman)认为:“大学应该是一个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而所有知识构成一个整体,自由的知识或哲理是大学的教育目的。”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认为:“大学应该是相对独立,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干扰。但这并不是说国家可以放任不管,国家应对大学提供支持,并采取措施,防止各种弊病侵害大学的健全发展。”克拉克·科尔(ClarkKerr)认为:“大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机构,巨型大学是一个非连贯统一的机构,它不是一个社群,而是若干个社群。多元化巨型大学维持与传播真理,探索新知。它服务社会,它产生效益,它保持稳定的自由,它的成员为真理而献身。”
大学是以知识为逻辑起点的,通过人才的培养实现知识的传递。在大学里的知识没有“有用”和“无用”之分,更不应从功利的角度去判断知识的价值,大学有责任保护知识不受社会现实的影响。
事实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只懂得适应经济发展的“应声虫”,而是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绝对不是功利性或者是工具性抑或是人们常说实用性的知识,而是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智慧的追求、对于理性的追求。通过上述学者对大学理想的阐述,可以看出大学作为一个传递知识的场所,它所背负的责任绝不是传授某个或某些具体的知识,而是将传递的知识转化成智慧和思想,发展人的智力、培养人的理性,比教授某项专门的知识更有意义。虽然我们今天都在谈论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但大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必须坚守保护人类精神财富的使命,要有选择性地适应变化和发展的社会。
(二)社会现实
大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学无法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大学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深入推进,大学无法再像之前一样,对于知识只是出于闲逸好奇的追求,大学必须走出“象牙塔”,承担起社会责任。政府的宏观指导、市场的介入都是大学发展不可回避的趋势,市场机制与市场逻辑也必会带来大学的变革,如教育资金市场的挖掘与大学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招生就业市场的开辟与大学专业和课程的改造、现代的管理制度引入大学内部管理的改革,等等。然而,大学与市场、政府的内在逻辑的不同是矛盾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要明确把大学交给任何一个单独的主体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只有相关利益者都介入大学的发展并且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大学才会真正地发展。
二、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对立 |